2025年3月19日上午,橫琴香洲埠翠薇閣藝術館內氤氳繚繞,來自香港、澳門、橫琴、湖南等地的十位學員匯聚一堂,在非遺傳承人琚翠薇老師的帶領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tǒng)和香制作技藝的兩日傳承課程正式拉開帷幕。

(圖為琚翠薇老師與學員們的課前合影)
首日上午,琚翠薇老師帶領學員們學習了和香的起源、歷史等理論知識,分享了名人香軼事,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在品香環(huán)節(jié),學員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逐一描述自己聞到的氣味——“酸、苦、甘、辛、咸”,以及要能回答出此款香材的性能和功效。首日下午為篆香課程,琚翠薇老師以行云流水的技法演示了在演示了香篆技法——松灰、壓灰、掃灰、放香篆、填香粉、脫模、點香。學員們屏息凝神,在香粉與香爐的交織中體悟“靜心制香”的禪意?!白悴粌H是技藝,更是修心的過程?!币晃粚W員感慨道。

(圖為學員們在學習給香牌描金)

(圖為篆香課程課前照片)
次日的課程聚焦香材品鑒與商業(yè)傳承。藝術館展廳內,琚老師準備了三十余款不同產地、年份的香材,讓學員們在藝術館展廳里親自上手品聞,通過對比“國產/野生沉香”、“新/老山檀”、“真/假沉香”。通過實物對比,學員們對于沉香、老山檀的認識也更加深入。之后,琚翠薇老師也教授了學員們如何在未來經營好一家香館,以及在管理和銷售中會遇到的實際情況等等都做了一系列的場景模擬和實例。

(圖為澳門學員李婷在品聞線香)
課程尾聲,琚翠薇老師邀請學員們根據(jù)自己的所學知識來配伍一款線香,要求是每人用香粉6克,選5種材質,做出一款好聞又健康的香。學員們個個躍躍欲試,都在說,“本來是想成為一位香道師,沒想到琚老師要把我們培養(yǎng)成為一名‘藥’師?!薄拔矣X得和香文化真的太有內涵了…”對于自己第一次做出來的香,學員們都很自豪。琚翠薇老師也在結業(yè)致辭中寄語學員:“專業(yè)需扎實,人情需練達,在當今社會,學一門手藝只是基礎,也只能解決個人溫飽,但不足以將這份善業(yè)傳承。香道師若不具備專業(yè)知識,若不懂客戶所需,不懂經營和管理,又沒有好的知識體系和產品架構,也沒有商業(yè)指導和賦能,可能日后生存都有問題,更是無法將這份技藝進行保存和傳承…”

(圖為學員們在觀看琚翠薇老師雕刻蓮花和香牌)
在為期兩日的非遺和香傳承課程的學習中,56歲的香港學員林正怡格外引人注目。這位在香港從事高級時裝零售管理二十余年的女性,受到朋友李婷的邀請,參加她傳統(tǒng)和香制作技藝的拜師儀式,機緣巧合下與琚翠薇老師結緣。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林正怡毅然踏上來橫琴學非遺的求學之路。

(圖為香港學員林正怡在制作線香)
“和香講究香藥同源,有調和身心的重要功能,我也想做一款好聞又健康的香?!绷终鶎ο阄幕兄烊坏挠H近感,因此她希望能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制香的技藝。在她看來,和香不僅是追求身心平衡的載體,更是修身養(yǎng)性、提高品位的生活美學。談及未來的學習規(guī)劃,林正怡目光灼灼,她希望能以空杯的姿態(tài)深入研習香道精髓,更渴望將這份非遺技藝帶回香港,通過分享讓身邊人感受非遺和香在當代的鮮活脈動。說到動情處時,她笑道:“老祖宗們傳承千年的智慧和技藝,不該只留在博物館里,而應該走向大眾、走向世界。”

(圖為香港學員林正怡在接受采訪)
據(jù)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qū)-和香非遺項目體驗基地承辦的傳統(tǒng)和香制作技藝傳承課程采用“7日分階段研習+1年內復訓實踐”的模式,學員在學習積累香學理論知識時,也在持續(xù)性的實踐中磨煉制香的技能,探尋如何配伍制作出一款好聞又健康的香。和香非遺項目體驗基地也將繼續(xù)為傳承人們提供創(chuàng)業(yè)指導與資源對接,以橫琴為窗口,以香為媒介,構建新時期非遺活態(tài)傳承體系。

(圖為琚翠薇老師與學員們的結課合影)
標題:橫琴非遺和香兩日課 56歲港學員跨界詮釋活態(tài)傳承
地址:http://www.srilankafreedomparty.org//xwdt/70345.html